健康时报
权威健康资讯,因专业而信赖!
吃完晚饭,好多人喜欢去公园里、小区里、空着的球场里散散步。不少人还要倒着走一走,认为这样比正着走更有锻炼效果。
还有人认为,倒着走对腰椎好、对关节好。这些都是真的吗?
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、广东省中医院大骨科主任林定坤在其微信公众号“林定坤工作室”中,给大家一一进行了讲解,一起来看看!①
“倒走”好处多?
当我们倒退走路时,身体机能也会相应地做出一些调整,以适应走路方向的改变。这些调整,确实能够给我们的身体带来许多好处。
1. 调整脊柱姿态,缓解腰痛
健康人的脊柱形状是直立挺拔的,但是在正向走路时,很多人会因习惯不佳,或者因为路况不佳等原因会保持脊柱前屈、骨盆前倾这样一个重心前移的状态,长期以往,会出现轻微驼背,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者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、腰部疼痛。
倒退走路时,我们会自然地保持脊柱后伸、骨盆后倾的重心向后的姿态,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驼背,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。
2. 锻炼平衡功能和协调能力
倒退走路时,由于不能通过双眼观察行进方向的路况,为了防止摔倒,身体会对周围的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,也会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。因此,倒退走路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小脑的平衡功能和身体的协调能力。
从上述来看,“倒退走路”好处不少,但是医生却很少向患者推荐这一锻炼方式,为什么?
“倒走”有风险!
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、广东省中医院大骨科主任林定坤等专家提醒大家,“倒退走路”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,稍有不慎,就可能锻炼不成反伤身!①
1. 难以规避潜在的危险
倒退走路时,人的视野受限,不能通过双眼观察行进方向的路况。如果场地选择不当,在车水马龙、人员冗杂的场地锻炼,很容易造成自身或者他人的受伤。
即便在空旷、平坦的场所,也难以对潜在的危险作出提前判断和避让,同样容易磕碰受伤。
2. 长时间倒走易受伤
· 导致腰肌劳损
如果倒退走路和保持脊柱后倾用到的肌肉(如股二头肌、竖脊肌等)平常缺乏锻炼,其力量就会薄弱。在这种情况下,“倒退走路”的时间过长,运动强度过大,长期保持脊柱后倾的姿态,就会导致相关的肌肉出现酸痛、劳损等问题。
· 平衡失控易摔倒
对于中老年人来说,由于平衡力退化,倒走时间过长就容易失去对平衡的控制,行走不稳导致摔倒受伤。
护腰椎有套保健操,
跟着视频做起来!
“倒走”虽然可以缓解腰痛,但风险获益并存。别担心,这就给您另外推荐一款安全有效的护腰椎方法。
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教授团队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分享了7组动作,包括:
1. 仰卧屈伸腿
2. 仰卧直腿抬高
3. 背桥五点支撑
4. 背桥三点支撑
5. 小燕飞头胸后伸
6. 小燕飞直腿后伸
7. 小燕飞整体后伸
视频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
这些动作能够加强腰背部肌肉锻炼,增加脊柱稳定性,减轻腰背部疼痛,预防脊柱疾患。②
本套保健操尤其适合患腰椎疾病(如腰肌劳损、轻度腰椎间盘突出)患者和腰椎手术后病人康复锻炼,长期伏案工作人员存在腰背不适的,以及其他平常运动量不大的健康人群都可以做。②
推荐一天做2~3次,每组动作每次做10~15次。有视频有真相,超级简单的护腰椎方法,一起来做吧!
更多实用护腰方法
长按识别二维码
下载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
更多精彩文章:
原标题:《倒走护腰?真相来了!》
阅读原文